三大动能推动人形机器人“进厂打工”

人形机器人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工厂,从技术演示走向规模化商用。9月3日,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斩获2.5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。目前,公司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已经进入全球多家工厂实训。此外,近期,星尘智能有限公司、智元创新(上海)科技有限公司、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纷纷宣布斩获人形机器人订单。 一系列订单的签订,不仅反映出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认可度的提升,更意味着该行业正式迈入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。从2025年春晚的惊艳亮相到半程马拉松赛的极限挑战,人形机器人正不断拓展应用边界。如今,其正加速走进汽车制造等工厂车间,承担物料配送、装配搬运等复杂任务。这一转变不仅是技术日趋成熟的标志,更是人形机器人从“展示性”走向“实用性”的重要时刻。 笔者认为,三大动能支撑人形机器人快步走向规模化商用。 首先,技术持续突破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核心基础。 人形机器人要想在工厂等场景中胜任复杂任务、实现自主操作,需要软硬件高效协同。目前,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正加速技术突破。硬件方面,谐波减速器、高功率电机等核心部件不断向小型化、高精度方向迈进,极大提升机器人的关节灵活性与手部精细操作能力。软件层面,“视觉—语言—动作模型”在大模型的赋能下实现“端到端”控制,使得机器人能够理解指令、感知环境并做出动作反应。这种“软硬协同”的技术演进,为人形机器人胜任复杂场景任务奠定了基础。 其次,成本下探进一步降低人形机器人商用门槛。 成本一直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“紧箍咒”。得益于企业生产模式的突破和供应链的优化,曾经动辄数百万元的人形机器人,如今价格已下探至数十万元甚至数万元区间。 具体来看,谐波减速器、传感器等核心部件通过本地化生产,实现成本大幅降低。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与标准化设计,进一步整合资源、压缩成本。另外,多家企业计划实现万台级人形机器人交付,规模效应将摊薄研发等固定成本,人形机器人价格有望继续下探。成本的持续压降,成为人形机器人走向规模化商用的关键。 最后,政策与资本共振,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。 政策方面,今年以来,多地将人形机器人纳入重点发展领域。例如,《杭州市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提出,将人形机器人整机、软件算法及关键零部件列入市重点科研项目支持范围。北京市已经设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、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,重点支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。这些政策举措将助力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商用。 资本方面,近期,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国际投资机构Infini Capital签署10亿美元战略合作协议;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宣布完成融资……资本加速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,为企业后续研发与扩张储备力量,助力产业加速发展。 随着技术加速迭代和产业生态日益完善,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愈发清晰。笔者相信,未来人形机器人不仅将在工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,还有望快速向物流、医疗、家庭服务等更多场景渗透,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 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(编辑:樊华) |


- “瓷砖下乡 818传城惠补”圆满收官,千
- AI玩具:从交互到情感陪伴,现存玩具相关
- 宠物殡葬师为生命温柔谢幕,现存相关企业超
- 定位换成演唱会座位号刷屏朋友圈,现存演出
- RivianRIVN.US再度精简人员!
- 成都银行换帅后首份财报,业绩失速和对公依
- 8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公布连续4个月
- 创投机构布局上市公司定增业务三大效应赋能
- 芯原股份筹划购芯来智融股权继续停牌不超5
- 苹果被曝明年推出基于Siri的AI搜索工
- 海南自贸港首艘“零关税”光租进口船舶落户
- 浙江加快陆海协同发展倡议共建关边海港铁地
- 严格考核抗菌、除菌、除异味等指标电坐便器
- 省内营收下滑6.07%,今世缘董事长顾祥
- 年入超14亿,宁王蔚小理「供出」一个IP